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

响应式网页设计、开放源代码、永久使用、不限域名、不限使用次数

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?

安庆市网站建设公司(推荐)1篇

2024年安庆市网站建设公司 篇1

市委、市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作为示范区创建工作重中之重,实施达标升级工程,高标准规划、高强度投入、高质量建设。通过新建一批、改造一批、置换一批等办法,实现了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设施全覆盖。

创建3年来,市财政文化事业投入16.8亿元,年均增长14.89%,

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入达60多亿元。

截止2015年底全市高标准新建文体场馆 12 个,面积达 16 平方米。

全市共建成图书馆12个,文化馆12个,博物馆(纪念馆)15个,

文、图两馆总等级率由创建前54%提升到100%,

市、县两级文化场馆馆舍面积比创建前增加63012平方米,

影剧院由创建前的9家增加到16家。

针对原市博物馆等面积小、功能弱的现状,市委、市政府高标准规划建设新馆。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新馆即将建成。

针对部分文化设施场地小、功能不全的现状,市委、市政府出台资源整合政策,充分利用机关、企事业单位闲置的用房予以改造、提升,建成了市文化馆、美术馆、大观区文化馆、望江县图书馆、文化馆、潜山县文化馆、桐城市美术馆、怀宁县美术馆等一批文化服务设施。

改造后的市文化馆,位居风景秀丽的菱湖风景区,建筑面积达6000平米,室外文化广场达7000平米,与市美术馆、中国黄梅戏博物馆、黄梅戏艺术中心、黄镇生平事迹陈列馆等连成一片,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长廊。

乡镇综合文化站、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提升。

到2015年底,全市建成15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、1661个村(社区)文化活动室、1661个农家书屋、2231个电子阅览室、256个农民文化乐园,达标建成28874个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,实现全覆盖。

三、服务篇

在创建中,我市强化公共文化服务,丰富文化产品,拓宽服务领域。出台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政策,极大地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。

深入开展黄梅戏“一唱两走”活动,推出了《半个月亮》、《大清名相》、《六尺巷》等12部黄梅大戏和30部精品小戏。

《半个月亮》

《大清名相》

《六尺巷》

举办了第七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,开展了黄梅戏展演周、广场文艺天天演、送戏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校园、进工地等活动。

第七届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

黄梅戏展演周

广场文艺天天演

在艺术节、黄金周期间,实行惠民演出,举办基层一线工作者、环卫工人、工程建设者、公共服务人员、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免费专场演出,“好戏演给百姓看”, 向人民奉献黄梅戏艺术大餐。

近三年来,全市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万场次, 免费开放189个公共文化场馆。

全市黄梅戏专业院团、民营剧团、民间班社、戏迷协会等文化队伍开展常态化演出;大型剧场、小型场馆、文化舞台、田间街头开展文艺“天天演”活动, 全市上下到处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。

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。建成了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、中国黄梅戏数字信息资源库、桐城派文化数字资源库、望江挑花数字资源库,开设中国黄梅戏网站,开通了再芬剧院黄梅戏微博微信,定期发布文化活动资讯,形成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,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、便捷化的目标。

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

桐城派文化数字资源库

望江挑花数字资源库

再芬剧院黄梅戏微博微信

四、品牌篇

我市把出精品、出人才作为创建工作的关键,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、较高艺术水平、较大社会影响的文化活动、文艺作品、文化名人品牌。

打好黄梅戏惠民品牌。

以黄梅戏为引擎,带动文化惠民活动。每3年举办一届的中国(安庆)黄梅戏艺术节,成为展示黄梅戏艺术发展成果的文化盛宴,文化惠民、乐民的重大活动,成为安徽省五大节庆品牌和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。《半个月亮》、《大清名相》、《六尺巷》、《榴花不开盼哥回》等一批黄梅戏品牌戏先后荣获省、国家级优秀剧目奖等许多奖项。

打好书香宜城品牌。

倡导全民阅读,建设书香宜城。贴近读者需求,创新服务方式, “安庆大讲坛”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,年举办讲座63场,听众达2万多人次,成为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品牌。

打好基层特色文化品牌。

持续开展的广场文艺天天演活动,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名文化品牌。大观区创办“百姓大舞台”,宜秀区成立“凤英剧社”,潜山县每年举办“皖城业余歌手大奖赛”,太湖县每年开展一次“农民诗会”......这些文化活动贴近基层接地气,服务群众受欢迎,成为群众中叫得响的文化活动品牌。

打好“师带徒”品牌。

通过“师带徒”专业带业余、能人带群众等方法,培养本地人才,面向全国引进人才,采取脱产培训、集中培训、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人才培训,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。到2015年底,全市共有业务人员2063 人,文化辅导员5278人,成立了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,全市文化志愿者7200余名,年开展活动 1000余次,受众300余万人。文化人才的培养,成为文化事业的支撑,成为文化传承的源泉,形成了文化发展代有传人、英才辈出的局面。韩再芬成为黄梅戏领域和安徽省戏剧界“二度梅”第一人,青年演员王琴荣获梅花奖, 名人效应进一步显现。

韩再芬获得二度梅

王琴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

五、创新篇

在一个经济欠发达、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中部城市,如何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,这是我市面临的现实课题。市委、市政府高瞻远瞩,创新理念, “反弹琵琶”,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战略,以文化发展,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。

创新投入方式,实现资源整合,推进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进程。

出台了《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》,按照满足需求、方便使用、减少浪费、提高效能的原则,破除体制、行业和地域壁垒,在全市范围内,实行部门职能、文化设施、项目资源、社会力量、人才技术队伍“五整合”,形成公共文化资源统筹利用新格局。

大力开展黄梅戏“唱起来、走下去、走出去”活动,实施“师带徒、大带小、内带外、节带周”的“四带”工程,发挥了老一辈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,全面推进黄梅戏艺术创新发展。

创新基层文化建设和服务。

整合美好乡村、文化、体育、旅游等各类项目资金,改造村文化活动室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、农家书屋以及留守儿童活动室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文化设施,按照“一场两堂三室四墙”(即 活动广场;礼堂、道德讲堂;图书室、电子阅览室、文化活动室;村史村情、乡风民俗、崇德尚贤、美好家园四个展示墙”)的标准,建成农民文化乐园,成为记住乡愁的载体,形成了“建成一个乐园、传承一方文化、幸福一批群众”的动人局面。宿松县“农村区域文化创新与示范项目”入选安徽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范例。

东风吹开花千树!凭借创建示范区的强劲东风,安庆文化,硕果累累。

“网络健全、结构合理、发展均衡、运行有效、具有安庆特色”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!

黄梅戏乡,文化安庆,走进又一个春天,正朝着文化强市的目标迈进!

猜你喜欢

热门内容